刺槐造林技术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林地选择
刺槐造林应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沙质壤土或黏壤土上。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更为适宜。同时,应考虑土壤pH值,刺槐在pH值68.4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以78为最佳。此外,“四旁”(路旁、水旁、村旁、宅旁)也是刺槐造林的理想地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进行见缝插针式栽植。
二、品种选择
建议选择生长迅速、干直圆满、无病虫害的壮龄刺槐作为造林品种。例如,皖槐1号就是一个优良的刺槐品种,它树干通直,树冠窄,速生,抗风折,抗病虫害能力强,且扦插繁殖容易,成活率高。
三、造林密度
刺槐为强喜光速生树种,造林密度应根据造林目的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用材林在中层土立地条件下,栽植密度为4950株/公顷;厚层土为3300株/公顷;速生用材林为2400~3000株/公顷;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则应在4950株/公顷以上。适当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侧生枝和树干弯曲,保证每株树木都有适当的营养面积。
四、整地
整地是刺槐造林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应全面深翻整地,改善土壤透气性,上下生熟土壤混搭以改善土壤结构。对于荒地和采伐迹地等,可在造林前1~3年的夏季用拖拉机进行全面翻耕。在地下水位适宜、有效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宜林地,全面翻耕后应进行深松整地。整地深度一般为30cm,较黏重的土壤应增加整地深度。
五、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常规的造林方法,一般提倡“三大一浅”,即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大苗和浅栽技术。栽植深度在30~50cm之间。植苗造林应在造林后及时浇水。
埋根造林:如遇春旱较重或栽植后不能及时灌水的情况,可采用埋根造林方法。要求保留树干1015cm截除,造林时露出35cm。
造林季节:刺槐造林普遍在春季进行,也可在秋季进行。春季造林应在土壤化冻后到苗木萌芽之前的早春时期进行;秋季造林则应在树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北方较干旱寒冷地区不宜采取秋季造林,因为易造成树干干枯和冻拔,成活率较低。
六、抚育管理
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对幼林生长影响很大,能消灭与幼树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杂草,改善根系呼吸作用。一般松土深度为510cm,加深时可增大到2030cm。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应根据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灌溉施肥:刺槐属于较耐干旱的树种,但适量的灌溉是确保刺槐速丰林优质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灌溉时间主要取决于树木成活的关键时期和降水偏少的旱季。刺槐对养分要求不高,但合理的施肥有利于丰产。基肥以腐熟农家肥、土杂肥为主;追肥以磷肥氮肥为主。
修枝间伐:刺槐林郁闭后应采用下层抚育法,伐掉被挤压的和干形差的林木,保留生长旺盛、干直圆满的林木。修枝应在夏季进行,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宜。间伐抚育后,一般经过3~4年再间伐1次。
七、病虫害防治
刺槐易受白蚁、叶蝉、蚧、槐蚜、金龟子、天牛、刺槐尺蛾、桑褶翅尺蛾、小皱蝽等多种害虫为害。应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如采用修枝间伐降低林分郁闭度、撒入石灰粉或草木灰进行土壤消毒、喷洒农药等方法。
综上所述,刺槐造林技术涉及多个环节和细节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确保造林的成功和林木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