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树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属落叶乔木,其种植技术指南可以参考以下要点:
一、生长习性
温度:杜仲的生长温度一般在1035℃之间,适应性很强,有一定耐寒能力,在-3℃的低温中也能生存,但超过44℃的高温则无法生存。养殖杜仲最好的温度是在2528℃之间,这个温度更有利于杜仲的生长。杜仲全年生活温度最好是在920℃之间,我国杜仲的分布是在年平均气温1117℃的地方。
光照:杜仲属于喜光的植物,最好选择光照充足、光照持续时间长的地方种植。光照充足时,杜仲枝叶繁茂,叶片也厚一些;而在光照稀少的地方,杜仲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叶子也比较薄。
土壤:杜仲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微碱性土和钙质土中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pH值5.07.5的沙壤土为好,过于黏重、贫瘠或干燥的土壤均不适合其生长。宜选择地势向阳、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最好在6.57.0之间,酸度过高可撒入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
湿度:杜仲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喜湿润气候,年降雨量600mm、相对湿度70%以上的地区都能种植。
二、种植方法
杜仲一般用种子繁殖,春、秋皆可播种。
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放于4050℃的温水中浸泡,要不断搅动,至水凉后捞出,再放于凉水中浸泡两天,待种子膨胀后捞出,拌以细沙。或者将种子放入60℃的热水中浸烫,边浸烫边搅拌,当水温降至20℃时,使其在20℃下浸泡23天,浸泡期间每天早晚要换1次温水,当种子膨胀、果皮软化后捞出,混以草木灰或细干土,即可播种。也可以采用层积法、沙藏法进行催芽处理。
播种:选向阳处挖坑,将混合好的种子放于坑内,淋水保湿,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每12天搅拌一次,待种子萌芽时播种。播种多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2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用锄推平,出苗前要保持畦面湿润。播种后应浇透水,床面用稻草覆盖。幼苗出土后,于阴天除去盖草。每亩用种量为710千克,可出苗2万3万株。秦岭、黄河以北及高山地区适宜春播,长江以南适宜冬播。
移栽:于春季、冬季均可移栽,按行距、株距各3米挖穴,幼苗栽下时要使根部舒展,然后覆土、压实、浇水。或者秋季苗木落叶后至次年春季新叶萌芽前将幼苗移出定植。定植前按行株距(2~2.5)米×3米挖穴,深30厘米,宽80厘米,穴内施入厩肥、饼肥、过磷酸钙、骨粉、火土灰等基肥少许,与穴土拌匀,将健壮、根系发育较好、无严重损伤的苗木置于穴内,根系舒展,逐层加土踏实,浇足定根水,最后覆盖一层细土。
三、田间管理
间苗:苗出齐后要注意间苗,将弱苗、病苗全部拔除,保持株距58厘米,每亩留苗3万4万株。如果种苗太少,可将间出的幼苗扩圃移栽,随间随栽。
中耕除草:幼苗进入生长期,要松土除草,保持苗圃无草。中耕3~4次,到第2年春季,苗高60~70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移栽定植。移栽定植后,每年仍需加强管理,中耕除草3~4次。
施肥: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酌情施肥。如果种苗太少,间苗后要及时追肥。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每亩追施稀释的人畜粪尿2500千克,加过磷酸钙5~7.5千克。4~8月为杜仲的追肥期,第1次在苗高6~7厘米时进行,以后每月追肥1次,肥料必须施在行距间,不可直接施在幼苗上。每次亩施稀释的人畜粪尿2500千克,加过磷酸钙5~7.5千克。立秋后最后一次追施草木灰或磷肥、钾肥5千克,利于幼苗生长和过冬。到第2年春季,定值后,每年春夏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亩用人畜粪2500千克,或堆肥、圈肥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5~7.5千克。
修剪:修剪工作多在休眠时进行,主干已育好的杜仲树,要适当疏剪侧枝,使其通风透光。修剪侧枝的数量要根据生长年限和主干高度而定,逐年向上修剪,一般成年树在5米以下不留侧枝。若以收获杜仲树皮为目的,应适当修剪侧枝,把过密的侧枝及地面长的1年生萌苗剪去,以促进树干及主枝健壮生长。修剪可与杜仲园的更新相结合,在新长出的萌蘖中,选择若干株方位好、粗壮、生长旺盛的新树苗,以促进所留新树苗的树干增粗,生长旺盛,早日代替老树,建成新的杜仲园。若以采收杜仲叶为主,则不必剪去侧枝和萌蘖,对蘖苗加以养护,使其都长成主干,形成自然的园头形树冠,主干多、枝多、叶片多,树叶繁茂,可增加杜仲叶的产量。修剪时应注意剪除病虫枝、枯枝、过密的幼枝及生长不匀称枝。
四、越冬养护
耕作:对杜仲进行冬季耕作,有利于促进苗期生长,增强杜仲树的越冬防寒能力。其方法是深翻土壤20厘米以上,使深层土壤在阳光下充分曝晒,使土壤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施肥:结合冬季耕作,可以施加有机肥料,或者把种植的绿肥深埋于土中,增加肥力。
清洁田园:冬季结合清洁田园,清扫枯枝落叶,集中处理,用土封盖严密,使其发酵腐熟,既减少病害的污染,又可以积肥。
消灭害虫:结合清园,消除被害树木,消灭越冬害虫。对于1~3年生的幼苗主要采用培土防寒,具体方法是杜仲落叶后将植株按倒,先用湿润土壤压住枝梢,再培土把整个植株埋住,土堆高约30厘米,翌年早春扒去培土,扶直植株。若播种苗过密,不便于培土,可以在风口处搭风障或只在植株的根部培土,整株用草包住。也可以根据刺蛾虫茧的越冬习性,破坏它的越冬场所,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方法是冬季击碎树干上的虫茧,结合耕作挖掘杜仲树周围土中的虫茧。
五、采收加工
树皮采收:杜仲移栽10年以后可以采收树皮入药,剥皮年限过早不仅质量差,而且产量低。适宜剥皮季节为5月下旬至7月初,此时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有利新皮再生,特别在雨后一周左右剥皮,树皮容易剥下,也容易再生新皮。环状剥皮或采用半环剥法剥取树皮,剥皮长度1~1.5米,剥皮后用洁净的透明塑料或牛皮纸对树干进行包扎,30天左右待新皮全部形成后再除去包扎物,生长3年之后可以再进行剥皮。剥皮的技术要求较高,技术要熟练。剥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刀要锋利,手和工具都要用酒精消毒。
树叶采收:树叶的采收在移栽3年以后,在落叶之前可将树叶采下,晒干备用。
加工:将剥下来的树皮过厚的粗糙栓皮刮去,再将树皮展开,内侧相对堆放在平坦的地方,上边盖稻草覆盖物进行发汗。也可以将树皮在沸水中烫一下,然后堆放在一起发汗3~5天。当树皮内侧呈现紫褐色或黑紫色时取出晒干,即可入药。
总的来说,杜仲树的种植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并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措施。通过合理的养护和采收加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杜仲药材。